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巴黎?

巴黎综合症,英文原名 Paris Syndrome,是现代人种种奇奇怪怪的心理疾病中的一种。它的发现者据说是一个生活在法国的日本心理学家。

这种病的主要患者也是日本人,病因是日本旅游者到了巴黎以后,发现真实的巴黎和他们想象中的巴黎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继续阅读“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巴黎?”

巴黎暗了,但它一定会重新亮起来

1、今天一天我都是在震惊中度过的。不停地刷微博,推特,Facebook,看各大外媒网站上的滚动更新,看朋友圈上大家一条条地刷屏。可是我一点都不愿意提那件事,它已经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我不愿意再去转述那些冷血残暴的细节,不愿意再去转贴那些让人不忍直视的新闻图片,不愿意再去跟踪那些不断上升的数字,不愿意再去重复那些被无数人说过的或悲愤或温情但统统苍白无力的话语和口号。 继续阅读“巴黎暗了,但它一定会重新亮起来”

两段人生 一种暗喻

一个在木偶剧团工作的巴黎少妇,用她的声音诠释中国元代杂剧《张生煮海》的故事。一个来自北京的中国女留学生,却痴迷于一部1956年的法国电影并试图用自己的摄像机在今日的巴黎再度捕捉相同的意象。侯孝贤2006年拍摄的法国电影《红气球之旅》,两位女主人公互为回文一般的两段人生,似乎是导演对今日世界的一种暗喻。

不管这种设置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走出台湾的侯孝贤,在放下心中浓厚的台湾情结之后,不可避免地开始自觉不自觉地 面对不同文化的冲撞。但这也许并非出自导演本意的思考,并没有得到任何发展的机会,也不属于这部电影讨论的话题。当镜头下的巴黎街景和寻常人家的日常点滴平缓地铺开,淡如纯净水的基调里,还原出那个影迷们熟悉的侯孝贤,那个深受小津安二郎感染的侯孝贤。宋芳和朱丽叶·比诺什之间,不可能发生什么冲突,否则,那就不是侯孝贤,而是李安了。她们只是碰巧,流到一起的两滴水,又碰巧,流到了侯孝贤的镜头里。 继续阅读“两段人生 一种暗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