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BBC关于集装箱惨案的报道,印象最深的是提到当地警方强调,在把39具遗体移出集装箱时,会“one by one, in private and with dignity.”
图二是卫报上的一张图,英国民众在英国内政部外自发为39名逝者举办追思会。
看了很多关于这个悲剧的报道,错愕伤感之中,这两个细节让我有一点小小的感动。 继续阅读“英国集装箱惨案”
看BBC关于集装箱惨案的报道,印象最深的是提到当地警方强调,在把39具遗体移出集装箱时,会“one by one, in private and with dignity.”
图二是卫报上的一张图,英国民众在英国内政部外自发为39名逝者举办追思会。
看了很多关于这个悲剧的报道,错愕伤感之中,这两个细节让我有一点小小的感动。 继续阅读“英国集装箱惨案”
一个假想:如果这几天中美两国网民吵得乱哄哄的NBA事件发生在2004年,那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2004年年初,Facebook刚刚创办没多久,还是一个只能用.edu邮箱注册、只向美国部分高校学生开放的小网站;Twitter要到两年以后才出现;第一代iPhone在2007年6月上市;微博更是要到2009年8月才开始试运行…… 继续阅读“假如NBA事件发生在2004年”
意大利去过好几次,印象深刻的东西很多,但我一直念念不忘的始终是冰淇淋。意大利的冰淇淋实在是太好吃了,没有别的国家能比得上。意大利人随意拿勺子抹几下就有了神奇的魔法,色彩、甜度、奶香和口感的细腻都恰到好吃,每一口都有丰富的层次。无论罗马还是佛罗伦萨,街头随便走进一家店都不会失望。

这两天ZAO的用户协议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我想大概不只是因为那些无限度要求获得用户权的霸王条款,更是因为它在无意中提醒了我们一直在担心的一件事:
在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智能手机面前,在对用户完全没有尊重意识的科技企业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无力的。 继续阅读“在手机面前我们都是光溜溜的”
在葡萄牙。我从来没见过哪个城市像波尔图这样,一到黄昏时气质就变得如此不同。正午短暂的灼热消失得无影无踪,23度左右的气温非常舒适,而且街头到处都是凉爽的晚风。最重要的是,落日的光线如此迷人,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在波尔图城区闲逛到傍晚9点本来想走了,看到河对岸山坡上全是人,好奇跑过去,结果意外看到了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美的夕阳。
视频链接
最近这段时间世界还是挺热闹的,各种新闻很多,但最触动我的,既不是那些国际大事件也不是明星八卦,而是发生在美国的两场葬礼。
迪士尼昨晚放出《花木兰》的预告片,这是出现在迪士尼真人电影里的史上第一位来自亚洲、来自中国的princess,在中英文网络上都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推特上迪士尼那条官宣十多个小时就有了几万转发。
因为1998年那部动画片《花木兰》,花木兰这个中国故事在世界上广为人知。 继续阅读“看了美版花木兰预告片,觉得这片子会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