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才是人和人之间最深的鸿沟

不出所料,昨天南海的新闻又把朋友圈变成了热闹的战场。有人热血沸腾慷慨激昂,也有人冷眼相看出语相讥。

这样的场景在每一次热点事件爆发时都会出现。在生活中我们不会随便和别人聊起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但是有了社交媒体以后,我们的大脑像是装上了一扇窗,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瞥上一眼。不管是亲友爱人,还是几年十几年没有见过面的中学同学,或者是曾经帮你租过房子的中介,都能够知道你的想法,你完全无所隐藏。因为你转发的每一篇文章,你复制粘贴的每一条段子,分享到群聊天里的每一张图,都清清楚楚地表明了你的观点、倾向和态度。 继续阅读“价值观才是人和人之间最深的鸿沟”

轰动你妹啊,还是先来跟我学学怎么辨别假新闻吧

本来并不想写这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纯属普及基本常识的文章,但是没有办法,缺乏常识的人真的太多,所以我今天抓个典型,再次开启打脸模式,顺便做一次如何识别假新闻的常识培训。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看到某个海外资讯公号推送的这样一篇文章。 继续阅读“轰动你妹啊,还是先来跟我学学怎么辨别假新闻吧”

蒂芙尼蓝凭什么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蓝色?

中文虽然博大精深,但是对于颜色的区分,却是一个薄弱环节。

举个例子,如果要列举关于蓝色的词,你会想到哪些?想来想去,无非是深蓝,淡蓝,浅蓝,天蓝,海蓝,湖蓝,湛蓝,瓦蓝……常用的撑死了不过十几个。

而且这些词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们的含义大多数是模糊的,你没有办法说清楚到底多深的蓝是深蓝,多淡的蓝是淡蓝,淡蓝和浅蓝的区别又在哪里。100个人的心目中可能有100种湛蓝,100种瓦蓝,总之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全靠自己揣摩。 继续阅读“蒂芙尼蓝凭什么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蓝色?”

给所有被侮辱和被伤害的,愿你不再沉默,愿你不再孤单,愿你永远无需独自面对

给所有被侮辱和被伤害的,愿你不再沉默,愿你不再孤单,愿你永远无需独自面对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南方日报》记者成某涉嫌性侵实习生的事,让我忍不住想说一说去年在美国引发全社会关注和大讨论的考斯比性侵事件(Bill Cosby)。 继续阅读“给所有被侮辱和被伤害的,愿你不再沉默,愿你不再孤单,愿你永远无需独自面对”

“只有英格兰能够做到在一周内两次退出欧洲”

很多不看足球的人也知道,欧洲杯每隔12年就会出现一次黑马神迹,会有一支本来没有人看好的超级弱旅闯入决赛乃至夺得冠军。

比如在1992年,南斯拉夫因为内战被禁赛,丹麦幸运地获得参赛资格,结果一路狂奔,接连淘汰荷兰和德国后夺冠。那一年的欧洲杯被称为是“丹麦童话”。 继续阅读““只有英格兰能够做到在一周内两次退出欧洲””

英国退欧不是一个笑话,即使是,也是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苦涩的笑话。

英国退欧不是一个笑话,即使是,也是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苦涩的笑话。

关于英国退欧,把我的一些看法汇总在一起说一下。 继续阅读“英国退欧不是一个笑话,即使是,也是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苦涩的笑话。”

英国脱个欧,炸出一堆新单词

我们都知道,这次英国脱欧有一个专门的单词,叫Brexit,是用“英国”(Britain)和“离开”(exit)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新词。而主张脱欧的人,则被称为

brexiter 或 brexiteer。 继续阅读“英国脱个欧,炸出一堆新单词”

遍布日本街头的这一碗牛肉饭,味道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美满

相信去过日本的人,对这家店都不会感到陌生。

在东京,在大阪,在几乎每一个日本大都会和小城市的街头巷尾,随处都可以看到这家名叫“食其家”(Sukiya)的牛肉饭专门店。

遍布日本街头的这一碗牛肉饭,味道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美满 继续阅读“遍布日本街头的这一碗牛肉饭,味道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美满”

如果允许中国人投票,川普一定能当上总统,你信不信

昨天那条推送收到了上千条留言,其中很多观点都是针锋相对的。我从中挑选了一部分,把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展示在这里,供大家自己判断。

我要承认的一点是,我没有想到支持特朗普的人竟然有这么多。 继续阅读“如果允许中国人投票,川普一定能当上总统,你信不信”

看了今天这篇,你就明白特朗普为什么能有这么多人支持了

美国奥兰多枪击案的效应还在持续发酵。

网民们吵成一团……

大街上开始有人攻击穆斯林…… 继续阅读“看了今天这篇,你就明白特朗普为什么能有这么多人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