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闷片《白丝带》

周末终于去Film Forum把拿了200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德国闷片《白丝带》(The White Ribbon) 给看了。这部片子已经上了两个星期,再不看就要下线了。本来看这种闷片就很辛苦,偏偏这些艺术电影院座椅又小又硬,实在难受。https://www.sonyclassics.com/thewhiteribbon/

美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宣传广告昨天推出

美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宣传广告昨天推出,一共有28个语言的版本,其中中文就有四个版本,分别是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和福州话。正式的人口普查表格,也会有中文翻译版本供不说英文的移民参考。这,就是对人的尊重、对不同文化的尊重。 ​​​​

发现的眼睛和包容的心态

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离开这座我热爱的城市,这座既有全世界最好吃的披萨和Sandwich,又有全世界最正宗的珍珠奶茶、港式奶茶和蛋挞的城市。所以,我决心时刻保持旅游者的心态,带着发现的眼睛和包容的心态,去感受这个城市的一切,而不是被日常生活的潮水裹挟着麻木地往前走。 ​​​​

纽约的街头有一种简易披萨,每片只要99分

纽约的街头有一种简易披萨,每片只要99分,相比一般披萨店里动不动就要3块、4块,要便宜不少。买上两片,再加一听可乐,三块钱不到管饱。最重要的是,虽然除了cheese外没有任何浇头,但味道极好,所以总是排起长龙。这样的店在我上班的地方旁边有一家,今天晚上在East 8 St.又发现了一家。

东村和西村

星期五的晚上,又奉献给了东村和西村。曼哈顿下城(downtown),是纽约最迷人最有活力的地方,这里不像uptown透着清冷,也不像midtown尽是冰冷的写字楼、表情麻木的公司职员和愚蠢的观光客,更不像华尔街一带满是资本主义的铜臭。 ​​​​

美国人对海地地震的关注

我的一个观察,美国人对海地地震的关注,明显要大大超过对四川地震的关注,毕竟海地是美国的后院邻居,从迈阿密飞过去只要3小时。我所在的机构里,很多同事曾派驻海地工作,也有不少人家就在海地。早上听到了几个不好的消息,好几个同事都有亲属遇难。 ​​​​

市井

这次到上海,悄悄地潜伏,几乎没有告诉任何人,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在这个城市呆着品品味道,不想走马灯一样地见人。

先吃了小杨生煎和西北郎烤串,然后又在一家港式甜品店吃了杨枝甘露。可是仍然意犹未尽,这条街上好吃的东西太多了,真所谓胃到用时方恨小。

一条吴江路,一半是草根味道十足的小吃街,另一半又是光鲜亮丽的食街,真奇妙。

这样熙熙攘攘,市井的上海,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