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真的有歧视亚裔和华人

哈佛大学涉嫌歧视亚裔的案子打了好几年,到最近爆出了点实锤。

在原告SFFA(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锲而不舍的要求之下,法庭终于批准对外公开哈佛大学招生办的一批绝密材料。

这批文件的时间跨度从2000年到2015年,涉及16万名申请学生。 继续阅读“哈佛真的有歧视亚裔和华人”

特朗普扑街了

1、

赫尔辛基风暴持续升级,今天美国媒体的重头戏仍然是对特朗普前几天在赫尔辛基与普京见面时的诡异表现口诛笔伐。

特朗普扑街了

报纸和新闻网站上有各种分析文章,新闻杂志则忙不迭地公布了下一期的封面,当然毫不意外地是用特朗普和普京做主题。

比如《时代》周刊的这个封面,把两个人的脸合成在一起。

特朗普扑街了

虽然创意一目了然,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处理方式,有点过于直白,更有点诡异。

《时代》还在推特上发了一段录像,模拟从特朗普的脸到普京的脸的变形过程,看上去就更加让人不适。《时代》有很多优秀的封面,这一次却是败笔。

《纽约客》杂志的封面收到的反响比较好,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有人转发。

特朗普扑街了

这个封面我戏称为“特朗普扑街”。你看他脸着地重重摔倒在电梯上,明明是“epic fail”,他却还倔强地双手翘起大拇指,好像在说“I am OK”。

虽然看不到脸, 但那金发、领带、西服和手势,毫无疑问都是大统领标志性的符号。

除此之外,画面上的电梯和金碧辉煌到处镀金的大厅也很有辨识度,很明显是纽约第五大道上的特朗普大厦。

三年前的2015年6月16日,特朗普就是在这里,在这部电梯上,宣布他要参选总统的。

特朗普扑街了

那天的参选演说,他发表了一系列那时让所有人感到荒唐滑稽怪异 、到最后终于见惯不怪的主张。

小丑登台,闹剧在那一刻正式开场,所有的一切回溯到三年前那一架电梯。

那次《纽约客》杂志同样登了一个封面,特朗普如同一个顽童从天而降跳进泳池,可以想象他肥硕的身躯即将溅起多大的水花,原本在泳池里游泳的其他政客大惊失色唯恐避之不及。

三年之后的新封面,看起来就像是三年前那个旧封面的后续,或者可以干脆把两幅封面拼接在一起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那个从天而降的特朗普,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彻底扑街。

特朗普扑街了

2、

为了到赫尔辛基见普京一面,特朗普正在付出可能比他预想要大得多的代价。

虽然他上任一年半以来几乎每天都在危机和连篇累牍的嘲笑攻击里度过,但这一次他惹下的风波和在美国人心目中所激起的怒气是前所未有的。

之前特朗普见金正恩,虽然过程一波三折闹出很多drama,但特朗普的表现还算是在正常范围。但这一次他和普京的会面,就非常诡异了。

两个人关起门来会谈,原本只安排了半个小时,但最后延长到了两个多小时,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谈了什么。

见面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姿态。

特朗普扑街了

就在上周,特别检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宣布起诉12名俄罗斯情报官员,指控他们实施黑客攻击干涉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

这就坐实了俄罗斯政府的确是在长期有组织有系统地试图操纵和影响美国大选,其实已经可以看成是俄罗斯对美国的一种宣战行为了。可以说,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跌到了前苏联解体以来的最低点。

在这个时候,特朗普和普京的会面,美国人举国上下,自然是期望特朗普能够硬气一点的,不卑不亢是最起码的要求,最好还能义正辞严地斥责一番扬我国威。

按理说这对特朗普不算什么难事,毕竟怼天怼地本来就是他最擅长的技能加成啊。

没想到特朗普的表现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不但没有任何与美国人民的同仇敌忾之心,反而在普京面前表现得卑躬屈膝、极其温顺,像是一条被驯服的忠犬。

如果你看了发布会的直播,就能感受到那种说不出来的诡异气氛,特朗普就好像是被某种洗脑术控制了一样。

特朗普扑街了

有记者问:您之前发推特说,是美国的傲慢愚蠢和穆勒对俄罗斯干涉美国大选的调查造成了美俄关系的退步。那您是否认为俄罗斯对此也负有责任呢?

特朗普回答:是的,我认为两个国家都有责任,美国一直很愚蠢,我们大家一直都很愚蠢……我们两方都犯了一些错误,我觉得穆勒的调查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个灾难。

另一名美联社的记者问:刚刚普京总统否认了俄罗斯曾经干涉过2016年大选,但是美国的情报机构却说已经查实俄罗斯确实干涉了。请问您相信谁的说法?

特朗普回答:国家情报总监丹·科茨,当然还有其他人,和我说是俄罗斯人干的;但普京总统又和我说不是俄罗斯干的。所以我只能说,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会是俄罗斯人干的。

因为发布会上普京为了表示友好送给特朗普一个世界杯足球,第二天有欧洲报纸用这张照片做封面,取了一个讨巧的标题,“特朗普0:1普京”。

特朗普扑街了

特朗普扑街了

3、

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看到自己的总统在别国总统面前这样极力贬损自己国家而维护对方,估计都会气炸了,更不用说两个国家的关系还正处在空前敌对的状态。

所以特朗普的这番话,威力不亚于在美国国内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布伦南率先发推特发难:特朗普在赫尔辛基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已经可以说是叛国罪了,不光是他的话愚蠢,他已经完全掉进了普京的口袋里。

特朗普扑街了

其他政治人物的评论有,“特朗普在普京面前表现得非常软弱”,“这次会晤是悲剧性的错误”,这是“记忆里美国总统最丢人的表现之一”。

福克斯的主持人说,“一个美国总统跑到国外,面对我们最大的敌人、对手、竞争者,竟然连一点点温和的批评都没有,这真是让人太吃惊了”。

CNN著名新闻安德森·库珀说,“这是有史以来美国总统在俄罗斯领导人面前最羞耻的表演”。

还有主持人说,“这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对俄罗斯的投降,这就是一次投降峰会”。

特朗普扑街了

纽约小报《每日新闻》干脆直接在头版印上了“公开叛国”。

特朗普扑街了

“叛国”、“投降”这一类革命性浓厚的词汇,原本很少出现在和平时期,也很少出现在美国人的日常语境里。这一次如此密集地出现,大概可以看成是美国社会在微妙变化的一个旁注吧。

白宫外很快就出现了抗议者,注意下图姑娘的T恤,美国地图印上了俄罗斯国旗的白蓝红三横杠,Russia也变成了Trussia。

特朗普扑街了

赫尔辛基街头也有抗议,标语牌上写着“特朗普=普京的傀儡”。

因为引起的反应实在太激烈,特朗普改口为自己辩解说,其实自己当时想说的是,“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不是俄罗斯人干的”,结果说成了“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会是俄罗斯人干的”,把wouldn’t说成了would,纯粹是口误。

当然这个解释太苍白无力,没有人相信。但特朗普从来没有为自己说过的任何话认过错,这是第一次,可以看出事态之严重。

其实不只是这一次,特朗普似乎一直就没有批评过普京和俄罗斯。美国人因此猜测特朗普一定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把柄(媒体广泛使用了一个俄语词kompromat)握在普京手里,不然实在难以想象为什么一贯飞扬跋扈谁也不怕的他面对普京却如此温顺。

特朗普扑街了

美国人现在最想知道的应该是特朗普和普京在那两小时里都聊了什么。但因为是闭门会谈,天知地知,特知普知,外界无从知晓。

其实有一个突破口,那就是现场给特朗普担任翻译的女译员。但她是不可能对外界透露一个字的,一来是职业规范,二来关系到饭碗问题。所以特朗普和普京到底谈了什么,大概只能留待未来的历史解密了。

特朗普扑街了

今天最新爆出来的新闻,特朗普有意邀请普京访问华盛顿,白宫已经证实了这个消息。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特朗普一方面奉行单边主义,把美国的传统盟友全都得罪光了;另一方面他又似乎特别喜欢和非西方国家的强人领袖进行面对面的直接对话,从金正恩到普京,以前美国总统不会去见的人,他排除万难都要去见一下,而且还和他们琴瑟和鸣相谈甚欢。

不知道接下来他还会去见谁,是哈梅内伊、埃尔多安,还是杜特尔特、马哈蒂尔?

感谢印度喂全世界的穷人吃药

这几天似乎大家都在谈《我不是药神》,我小人之心猜测一下,有一群人大概对此不会感到太高兴,那就是跨国制药公司的员工们。

因为——这部片子让大家重新关注起原本老生常谈的廉价仿制药,乃至还可能开始思考现代医药行业的价格伦理。

这些问题敏感,难以回避,但制药巨头们可能并不喜欢提,也许他们希望大家都不要去想。

1、

无论是电影里还是现实中,病人不走正规渠道买正版的药,而是千方百计通过灰色渠道去买不合法的印度仿制药,原因都只有一个:

正版的专利药太贵了,普通人不是不想买,而是根本买不起。

拿电影里提到的“格列卫”来说,瑞士制药巨头诺华耗巨资研制,对治疗白血病有神奇的疗效,可以把病人的五年生存率从50%提高到90%。

查了下资料,这样一个神药,中国市场的价格是每盒23500元,每盒只够用一个月左右,这样的天价绝非普通工薪家庭能够承受。

GQ杂志有篇报道就提到,电影的原型人物陆勇在确诊白血病后吃了两年格列卫,一共花了56.4万元。

而印度公司生产的格列卫仿制药,效果和正版相差无几,但价格却只有正版药的几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人人吃得起。

格列卫的价格还不算太离谱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吉利德研发的一种丙肝特效药索非布韦(Sovaldi),12个星期的疗程需要84000美元,相当于每天1000美元。

世界上最昂贵的药依库珠单抗(Soliris),维持一个病人一年的用药量需要花费40万美元,载入吉尼斯纪录。

2、

为什么那些制药巨头要把用来救命的药卖得这么贵呢?贵自然有贵的道理。

和任何一个医药行业的人讨论这个问题,他们一定都会告诉你:

药品研发是一项高成本的事业,需要投入几亿乃至十几亿美元,耗费十多年时间,才能完成一种新药的研发;

药品研发同时也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有无数的因素影响最终的成功,从新药立项到产品上市,成功率不到2%,其余98%的项目血本无归,计算新药成本的时候必须把那些失败项目的投入也算进去。

所以,必须要卖得贵,高风险必须要有高回报,高成本决定了高售价。那么如何保证高售价呢?关键就是两个字——专利。

新药研发成功,申请了专利,在专利保护期内任何别家公司都不能生产同样的药品,没有竞争,自家的药想卖多贵就能卖多贵,制药公司的权益就得到了保护。

制药公司们还会振振有词地给我们洗脑:

医药行业的创新严重依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不用法律手段保护药品专利,哪个公司会吃饱了撑的花十几年几十亿美元去投入失败率超过98%的项目?

以上,就是欧美医药行业自成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行业得以运转至今的逻辑基础。

3、

乍一听这套逻辑挺有道理的,但仔细想想,会发现有很多说不过去的地方。

通过专利建立的法律壁垒,本意是保护药企的合法权益,但事实上却帮助他们形成了垄断,反正没有别的竞争产品,只要我的药能有效续命,卖再贵都有人买。

这样一来,药企追求的就不只是合理的利润,而是暴利。事实上制药行业如今已经是美国利润率最高的行业,药企的利润水平超过汽车和石油公司,和银行不相上下。

世界上卖得最好的几种药物,每年的销售额都在百亿美元量级。比如辉瑞的立普妥(Lipitor),年销售额就曾经达到120亿美元,前期研发的十几个亿投入几乎是眨眼间就能收回。

考虑到药品本身的生产成本极低,那之后赚的钱就几乎都是纯利润了。

2012年,全球各地100多位肿瘤学家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制药巨头削减癌症药物的价格。

其中一名肿瘤学家质问生产格列卫的诺华:

“如果一年能赚30亿美元,你们会愿意只赚20亿美元吗?是什么时候,跨过了从利润到暴利之间的那条线?”

英文里,利润是profit,暴利是profiteering,两个词同源,过分地追求利润,就成了强取豪夺牟取暴利。

4、

美国药品的专利保护期一般是20年,超过这个年限就不再受保护,任何企业都可以自由仿制,仿制药的价格通常只有正版药的十分之一、几十分之一,正版药也只能被迫降价。

这个时间点,美国人称之为“专利断崖”,英文原文是patent cliff。专利断崖的大限一到,意味着这个药的暴利宣告结束。

为了应对这个局面,药企想出了一个策略,叫“万年青”,evergreen,就是对专利保护期即将结束的药品进行改造,然后再去申请专利,这样就又有很多年的暴利可吃。

这些改进,很多时候都只是小修补,但制药巨头们聘请最好的律师,总有办法让专利申请得以通过。

有时候,那些制药巨头们甚至花钱去收买其他生产仿制药的公司,让他们不要生产仿制药。

对于一个年销售额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药来说,能多延长一个月、乃至一天的独家垄断,都意味着巨额的利润。

而被迫为此买单的,就是病人和保险公司。

5、

也许你会说,自由市场经济,企业追求利润无可厚非,而高投入高风险得到高回报,更是天经地义。

其他行业不也是这样吗?好莱坞拍一部电影,票房几十亿美元,不同样也是暴利?他们严厉打击盗版,不允许山寨翻拍,为什么就没有人骂?

可是别忘了,药不是一般的商品,是用来救命的。电影票太贵,观众可以不看;但药再贵,也总得买,穷人倾家荡产也买不起,那就只能等死。

在已经获取了巨额利润以后,仍然千方百计维持高价,不管千万人死活,这不是黑心是什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药巨头们都是天使和恶魔的合体。

6、

而且,在美国,医药行业并不完全是自由市场竞争,而更是金钱政治游戏。

制药巨头们积极通过捐献和游说的方式对政客施加影响,从而确保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能够出台,把那些不利的法案条款扼杀在襁褓之中。

医药行业花在影响美国政客上的公关支出,要远远超过其他行业。从药品的定价、到新药的批准,背后都有他们挥舞着美元的身影。

美国绝大多数参议员、众议员,都或多或少地从跨国医药巨头那里拿到过好处。

去年10月,特朗普提名共和党众议员汤姆·马里诺(Tom Marino)担任白宫毒品控制办公室的负责人,消息公布后引起很大的争议。最终马里诺只能谢绝总统好意主动退出了提名。

原因是,马里诺曾经为了维护制药公司的利益,主导提出一项限制美国缉毒署执法权的法案。该法实施以后,含鸦片类止痛药的滥用和成瘾更加流行,滥服止痛药致死的人数创下新高。

特朗普有一次公开向制药巨头开炮说,“医药行业给政治人物提供了大量的捐献。”

然后他停顿了一下,看了看身边的众议院多数派领袖米奇·麦康奈尔接着说,“我不知道,也许你都收过他们的钱。”

美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比例只有4%多一点,但却占到了每年全球药品销售额的将近一半,原因就是美国的药价实在太贵了,比别的国家贵得不是一点点。

美国的医疗体系失败得一塌糊涂,药价原本就是全世界最高,很多药品都是天价。但就是这样,每年美国的药价还是能维持10%的涨幅。面对强势的药企,美国人根本就没有任何议价能力。

7、

而印度,从一开始就拒绝了这样的玩法。

印度在1970年修订了《专利法》,不再对药品化合物授予专利,意味着印度的药企可以自由仿制跨国巨头们研发出来的新药。

印度人的逻辑很简单:药太贵,买不起。高昂的药价连美国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人均收入只有美国几十分之一的印度人。

从此仿制药在印度大量出现,救命的药品不再是昂贵的奢侈品。同样效果的药,在别的国家卖几万美元,而印度的仿制药只要几百美元。

感谢印度喂全世界的穷人吃药

这些平价药不但救活了印度人,也成为全世界穷人的福音。印度的制药行业蓬勃发展,让印度成为了世界的药房。

感谢印度喂全世界的穷人吃药

8、

1995年,印度加入世贸总协定,承诺从2005年起尊重药物的知识产权,但印度政府在审批药品专利时仍然十分慎重。

诺华公司的格列卫因为是在2005年前就已上市,所以无法在印度享受这样的保护。

于是诺华就想到了用前面提到的“万年青”策略,对格列卫做小幅度的改进,试图以此为由在印度申请专利,但印度政府没有批准。

诺华不服,官司打了六年,印度最高法院在2013年终审裁定,诺华对格列卫所做的改动没有任何突破性革命性的进展,不应该被授予专利。

跨国制药巨头在美国畅通无阻,但在印度被这样狙击过很多次。

9、

应该说印度模式的出现有历史因素,也确实会抑制创新,不可能在全世界普遍推广——如果每个国家都不让制药巨头们赚钱,那他们大概就真的没有动力会去继续研发新药了,那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但是,如果每个国家都像美国那样受制于跨国医药巨头,救命的药变成只有少数有钱人才能承担的昂贵奢侈品,那同样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吧?

感谢印度喂全世界的穷人吃药

所以印度模式的存在是有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这是对已经陷入疯狂的医药秩序的一种现实平衡,至少能给全世界生了重病却吃不起药的穷人们提供一条活路。

冰岛: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足球

这两天大家都被冰岛足球队圈粉了。还记得他们的第一场小组赛刚结束没多久,推特上带#iceland 标签的讨论瞬间就达到天量,微博上的盛况也差不多。

大家津津乐道乐此不疲传颂着来自遥远北海的维京海盗后代们所创造的神迹,分享着关于他们的各种传说和段子。连我爸都特地打电话叮嘱,如果竞猜可以pick冰岛队,“看好他们还能继续爆冷门”。 继续阅读“冰岛: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足球”

在美国说不说中文都会是一个大问题

在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语言引发的冲突其实常常发生。

同样是最近,在纽约的光天化日下,两个客人用西班牙语在一家快餐店点餐,服务员用西班牙语回应。在纽约这个四分之一居民在外国出生、居民使用的语言高达800多种的城市里,这一幕本来稀松平常,谁知那天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个白人男子当场发飙,指责服务员挣美国的钱却不说英语,还威胁要打电话给移民执法机构把她抓走遣返。 继续阅读“在美国说不说中文都会是一个大问题”

这首疯狂攻击美国的歌为什么能爆红?

最近美国出了一部现象级的音乐作品 This is America,在Youtube上线第一天就有1200万人观看,一周内播放量超过一亿次。

刚刚我又去看了一下统计,最新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了2.2亿次。

考虑到主要受众90%是美国人,这首歌在美国的传播之广是非常惊人的。毕竟全美国总人口也不过区区3亿,18岁以上的成年人总数恰好也是2.2亿,平均下来,每个成年人都至少听过一次。 继续阅读“这首疯狂攻击美国的歌为什么能爆红?”

上海大致相当于意大利,而贵州是另一个巴基斯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汉斯·罗斯林 (Hans Rosling)这个名字。

上海大致相当于意大利,而贵州是另一个巴基斯坦

他是瑞典一个著名的卫生学教授和统计学家,曾经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 继续阅读“上海大致相当于意大利,而贵州是另一个巴基斯坦”

我们都低估了金正恩的智商和情商

1、

这次朝韩会的种种细节,都表明金正恩是一个智商和情商双商都超级高的人,他成功地利用这个机会摆脱了外界对他的刻板印象。

看到文在寅在板门店军事分界线的另一边等候,他满面堆笑加快了脚步,几乎要小跑起来。 继续阅读“我们都低估了金正恩的智商和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