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国外bbs上老外讨论中文难学。楼主发帖:My chinese test questions:怎么知道一个人( )经爱上自( )了. A:已 B:己 C:巳 D:乙 WTF…… 跟帖1:Forget it. I was crazy when I read about 辩,辨,辫and瓣. 跟帖2:I still can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旯and旮….
分类: 微博
算法真神奇
美国华盛顿州男子奥尼尔2001年和大老婆结婚,2009年改名字和小老婆结婚,Facebook系统测算出两个老婆人际关系重合,向大老婆推荐加小老婆为好友,因此东窗事发,奥尼尔被控重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 算法真神奇 2. 不要用同一个帐号加老婆和小三 3. 微博也有类似功能推荐可能感兴趣的人,小心啊!
乌干达军头康尼是国际法庭首号通缉犯
乌干达军头康尼是国际法庭首号通缉犯,杀了200万人,强迫35000小孩当兵枪杀父母,女孩当性奴,他的罪行在国外知者不多。5天前一个30分钟视频(我哭了)揭发他的罪行,浏览量5千万次,人们定下目标(代号KONY2012),4月20日媒体同步推广他的臭名,今年内誓要拘捕他。视频在YouTube上观看次数已超过奥斯卡颁奖仪式。
发现很多品牌的营销网站
发现很多品牌的营销网站、包括出租车上的触动传媒,又是flash又是三维动画,花了大钱,可是内容却基本维持在三岁孩子的智力水平。所谓互动,不是说让消费者动动鼠标动动手指头就是互动。真正的互动,是激发消费者思考,让消费者产生兴趣。
当年去美国,看到很多国内没见过的品牌
当年去美国,看到很多国内没见过的品牌, H&M, Gap, A&F, American Apparel⋯⋯几年后回国猛然发现这些品牌遍地开花。另一件事,第一次去美时一个人被困机场,直到看到熟悉的星巴克买了杯拿铁才惊魂落定。全球化大潮汹涌,westernized的中国很难说好还是不好,但世界日益变平少了多样性,总是一种缺憾。
清政府曾经出资派120名幼童到美国留学
清政府曾经出资派120名幼童到美国留学,其中就有哥伦比亚大学,当时译成“高林避亞大書院”。哥大校训”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 校徽上刻的是拉丁文”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 传统翻译成“借汝之光,得见光明”。
一堆名人比谁牛逼
一堆名人比谁牛逼。黄健翔说,我在北京买了一座桥用我的名字命名。李霄云说,我在北京买了一条路用我的名字命名。汪东城说自己在北京买了一个区。张朝阳笑了,说我的区比你大多了,我还在辽宁买了个小城市。然后潘长江笑了。然后杨亚洲笑了。然后蒋方舟笑了。最后李银河笑了。
在美国,政治正确的压力到处都是
在美国,政治正确的压力到处都是。今天的奥斯卡,娜塔莉·波特曼介绍男星戴米安·贝契尔塑造的墨西哥非法移民角色时,没有用illegal immigrant这个政治不正确的词,而是用了undocumented worker(未登记在案工人)这个有点拗口但绝对政治正确的词,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表扬。
先做自己,然后,做更好的自己。
先做自己,然后,做更好的自己。
中国的互联网上不管什么类型的网站到最后都或多或少衍生出BBS的气质
中国的互联网上不管什么类型的网站到最后都或多或少衍生出BBS的气质。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的留言如此,人人和开心网也如此,就连豆瓣这样的网站都要突兀地加一个小组功能。微博客更不用说,传到中国后入乡随俗地加上跟贴评论,微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BBS,这是英文互联网没有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