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我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我有时候会想,如果这些事,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发生在22岁,多好。
分类: 微博
香港越来越像全球化的一个乏味的标准样本
香港越来越像全球化的一个乏味的标准样本。虽然商圈众多但高度雷同,不管中环还是铜锣湾,旺角还是兰桂坊,走到哪里都是同样的百老汇,丰泽,莎莎,7-11,让人兴味索然。四顾茫然找不到纽约巴黎街头随处可见的特色店铺,这是全球化时代的乡愁。世界也许还不是平的,但至少香港已经被压得很平很平。
你欠某个人的,会有另一个人要回去
你欠某个人的,会有另一个人要回去。某个人欠你的,会有另一个人还给你。你对某个人做的事,不管是伤害还是付出,总会由另一个人报答或者报复。在不同时间的节点。人生的无情与多情,绝情与滥情,总体来说,是守恒的。
来参加歌唱比赛的,谁没有音乐梦想
来参加歌唱比赛的,谁没有音乐梦想?谁不是怀揣对音乐的热爱?谁没有吃点苦?谁没有个爱自己支持自己的爸爸妈妈外婆姥姥?既然是听声音不考虑别的因素,那这些场外七七八八的故事还是点到为止吧,少渲染为妙。不然我宁愿看五洲杯青年歌手大奖赛,选手唱完就走,一句废话没有,那才是纯粹的音乐节目啊!
我对上海的路比对北京的路有感情
我对上海的路比对北京的路有感情。大连西路欧阳路祥德路水电路五原路东湖路邯郸路国定路密云路甜爱路四川北路虬江路四平路曲阳路等等,每条路都有独特的个性,想到它们我就能想到自己在那条路上的小故事。北京呢, 二环三环四环过于庞大霸道,霸占了对城市的解释权却又抹杀所有细微浪漫的可能性。
有没有用心在做事,做出来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没有用心在做事,做出来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昨晚首播的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每一个环节都用完美做标准,唯一拉后腿的主持人,也被导演组不留情面地剪掉大部分画面。这份诚意,看的人是能感受到的,播出后到处是压倒性的赞誉之声。如果后面几期能保持这个水准,会成为选秀节目的又一座高峰。
很多外企的人离职的时候还不知道
很多外企的人离职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每天接触的那些顶着英文名字的中国同事们本来的中文名字是什么吧。真替那些人觉得悲哀,他们的父母绞尽脑汁起的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哪怕你的名字是Xiaoming, Xiaohong, 也比被叫Andy, Wendy要好吧。
在曼哈顿许多角落,一抬头就能看到帝国大厦
在曼哈顿许多角落,一抬头就能看到帝国大厦。在北京,再惊天动地的建筑一旦尘埃落定就像水落大海。走在东三环上的人看着CCTV未来式的大楼,没有纽约人瞧着帝国大厦时的20世纪老式敬意与自豪,只有嘲讽。拐过西坝河上了北三环,就把东三环的繁华金粉抛在身后。过了安贞桥,大北窑就遥远得像另一个城市。
打一辆车在北京走一圈
打一辆车在北京走一圈,不由让人心生恐惧、怨恨与绝望。不管去哪个方向,你都到不了尽头。三环外面是四环,四环外面是五环,需要之外还有需要,欲望之外还有欲望,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一切。北京就那样没心没肺地大着,丧心病狂地大着,藐视着任何微末的个体,大得让大多数人都直不起腰、找不着北。
在北京,每打到一次出租车
在北京,每打到一次出租车,平均要看着100辆载着人的出租车呼啸而过、70辆黑车谄媚地向你招手、50辆亮着暂停灯的出租车风驰电掣、20个出租车司机傲娇地停下来问你去哪儿在你说了目的地后立即变成世界上最绝情的人绝尘而去、以及在出租车停下来后被10个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人抢先一步拦走。